從餐飲市場來看,“小”指的是細分賽道,鹵味、小吃、奶茶等各個細分賽道都有品牌的市場空間。從門店模型來看,一般十幾平二十幾平米的小餐飲店,兩三個人就可以撐起日常的經營。從投資規模來看,正是因為規模較小,開店的房租和人工成本的投入并不多,對于創業者來說,投資門檻是相對較低的。從經營模式來看,餐飲小店可線上線下同時發力,在經營模式上比較靈活。
對照這樣的“標準”,我們可以發現餐飲市場不乏小而美的大品牌。
坐擁22000+門店的正新雞排,店鋪面積均為30平米左右;絕味鴨脖目前全國超10000家門店,其大多數店鋪都是20平米的小店;巴比饅頭門店數近乎3000家,門店面積基本在16-20平米;張成榮電烤雞架在全國千家以上的門店,大多數也是在10-20平。
“小門店+大供應鏈+數字化+品牌化”已經成為了小門店餐飲品牌們的共性。
張成榮電烤雞架從品牌創立之初就堅持:一定要擁抱小門店。因為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越來越高,成本越來越高,租金也高,人工也高,很多東西都高,這個時候一定是要小,一定要極致的效率。
小門店的優勢顯而易見,除了前面說過的投入低、經營模式靈活之外,還具備選址靈活的優點。
小門店可以適配各種商圈,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便利化、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。開在步行街、農貿市場、美食城,可以吸引更多年齡層次的消費者。這也是張成榮電烤雞架沒有受眾限制的原因,男女老少都是我們的忠實顧客。
另外,開放加盟擴大規模亦是品牌化的一種途徑。不難發現,現在的餐飲品牌多數都是直營+加盟兩手抓,且加盟店的數量大于直營店。出于對品牌的重視,多數品牌都提出了以直營店的規格進行加盟店管理的理念。
事實上,在品牌化的道路上,加盟作為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,具有成本足夠低、效率足夠高的優勢。其與直營之間的界線也已經在逐漸模糊,在品牌成長過程中發揮作用。
門店從一到十,從十到百,從百到千,從千到萬,就是一個不斷品牌化、標準化、數字化的過程,小門店餐飲品牌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,不斷進行品牌優化,在各自細分品類之中爭得更大更長遠的發展。